• 回答数

    2

  • 浏览数

    7186

  • 收藏数

    0

作者:水木云天 发表于 2020-8-20 01:40: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道家也有类似三轮体空,无所得,等文字和说法,单看词句似乎已经蒙圈了...那是否道家也能证悟空性?内道的般若不共之处在哪里?


《常清静经》:“...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6

主题

198

帖子

377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73
发表于 2020-8-21 07: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知道“文同义别”!法王曾用故意用内道的词汇写了一篇外道见解的文章,当时很多人都赞叹,结果给法王批评了!

这些词汇都好说,但具体的意义呢?具体的实践呢?这些是值得辨别的。中华文化自古就有把三教的词汇混用,而佛教的诸如空性,明空双运,无所得,这些在道家的修证境界,也很容易套上,并赋予他们自己理解的含义。

总的来说,道家说的空性,还是一个境界,是很深的阿赖耶识,把本体找到为世俗本体——阿赖耶识。就问他一句:他说的空性,是不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否完全兑现?处于本质的证悟中,是不是轮回即涅槃,凡夫和圣者皆是。如果还是要修成的另外一个境界,那肯定就是二!

这是其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来考量。其二,佛教对空性不是说辞来的,有诸如大圆满、大手印、禅宗等很多窍诀实现方便的,请问道家有没有这些诸如区分阿赖耶识和本性的窍诀。其三,佛教的空性,是有完美的逻辑体系来支撑的,见解系统的自洽,如中观唯识。其四,本质的证悟,会洞见万法一如,众生本来是佛,由此会发起菩提心,佛教有基于胜义菩提心,而展开的世俗菩提心的完美理论和训练方式,看道家是否也有缘佛果(本质)缘一切众生的菩提心的内容呢。

综上,以究竟见地得以区分是否有真正的般若。
然后就是因为般若而来的心态,有没有菩提心的内容?以至于有没有基于本质证悟的皈依等世俗缘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124

积分

闻思修行

Rank: 2

积分
124
发表于 2020-8-22 00: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随喜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