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

  • 浏览数

    6252

  • 收藏数

    1

作者:圆起 发表于 2020-6-9 01:47: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本帖最后由 圆起 于 2020-6-9 01:49 编辑

上堂课还讲了修行的三个相换——执着的相换、疼爱的相换、苦乐的相换。

第一,执着的相换。观想上三道的众生融入自己的上半身,下三道的众生融入自己的下半身。这种观修是为了打破个体实有的我执,容易让个体虚幻。
外在的个体,比如三善道的众生,一个一个地融入你的自身,如果硬梆梆的话,怎么融入你的自身啊?所以一定是虚幻的,如果他融入你的自身,你的自身也必须是虚幻的。如果像你目前那样,执着身体、完全不能让它受伤,就不能把众生融入身体里面去。如果一根头发、一根针插到你的身体里面,你会因为疼痛而哭泣,是不是?这样的观想可以让我们对个体的实有性的执着得到舒缓、减轻,乃至于打破,可以修证无个体感。

这种修行很有意思,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空性的修行。这种修行对菩提心有用,你会疑惑无非是执着的相换,对菩提心的修行有用吗?以前是执着“我”,“我”以外的执着为其他众生,现在互换一下。那么,我们跟其他众生平等在哪里呢?我们把个体的执着换出去,拿什么东西换出去呢?拿去(和其他众生)相融,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个体实有感的执着换出去——换给谁啊?换到哪里啊?换到空性上,换到三界众生的个体和自己的个体都是没有实执的认知上。

如果大家都是实有的个体,比如我的身体和其他人的身体都是坚实的,别人就没办法融入我(很简单,到街上去找个人来融入你自身,你们马上会打起来,然后进派出所,这是不可能的,只是观想层面的融入)。观想的时候,一定会觉得你的自身不是实有的,他的自身也不是实有的。

观想的要点是,要以个体的虚幻感来打破个体执着。实际上,这是一种空性的修行,很精彩。修到后来,甚至可以直接获取开悟,它是四夺中的一种。。以前,我们经常会把色法(身体)当成是自我,意识执着五蕴的一个组合体为“我”,现在,要把众生也执着为“我”,其实也体现了同源,这既是哲学又是修行的观念。

在此就顺便给大家讲一个深一点的问题(这是中观讨论群里的一个问题,但没人来问过我):修证中间怎么去体会空性中间的单空,或者说阿罗汉的所证和菩萨的所证的差别。
菩萨的所证和阿罗汉的所证有差别,在修证中间怎么体会出来?我们做不到,但可以在思维中间去说。因为《定解宝灯论》等很多书上都说菩萨所证和阿罗汉所证是不一样的,这是对我们凡夫说的,为什么我们不就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呢?我们在修证中怎么去体会呢?

其实有很多方面可以去说,但的确太深奥了。从理论上说,菩萨所证完全证悟了大空性,阿罗汉并没有证悟无分刹那和无方微尘的空性;在能证上阿罗汉没有发大乘的菩提心……这些都好说,但在具体的修证中间,比如打坐中间怎么去体会?(如果在这方面有点体会,就说明有点修证了。)其实在座中修行有很多种说法,但不能说得太深,我也不懂。

在打坐的过程中间,通过各种各样的观修,沉寂下去、定下去了,并且单空修得很好,慢慢地,当你的心完全消失了出发点,这时候还有明、空的觉受,然后在里面安住了,其实就堕入了小乘。没有出发点、没有个体感,这是很难的,你的身体很多时候都做不到。即使做到了,你还有明空的觉受,甚至会觉得这是光明、这是无实空性,然后一下安住在里面——完蛋了,就堕入了小乘。

在这个过程中堕下去了,我们会说他已经没有动机了(即没有个体感、没有出发点),但有多少人有这种感受啊?什么叫没有个体感啊?什么叫没有出发点啊?有体会的人自己会明白,没有体会的人就是两句话。在那种空明的觉受中间安住下去是什么意思?你没有这样的经验,跟你说都是扯淡。

这些不能说得太过深,总之一句话,有安住就要出问题,要把安住拿走——安住拿走以后,剩的是什么?所以要去区分阿赖耶识和法性,里面有一些窍诀,这是大圆满里面要讲的内容(这个我不懂,你们要去找自己的上师,让他给你讲清楚)。

但是,真的明白觉性以后,还是有些特点的:第一,空明一定是一体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明空双运,你会直接觉得明就是空、空就是明。明的空是什么?知道。空的明是什么?知道。它就是一个东西,为什么会体现出空明两个特点,你非常清楚,而且明白的时候毫不费力。第二,证悟的时候一定不需要安住的,修和不修都是那个样子,举手抬足,闭目张眼,全皆一如,也就是所谓的心境一如、究竟觉性。没有什么安住相,不安住就是安住,永远都没办法丢失,而且产生相应的智慧,彻底的积资净障(其实根本就没有积资净障这一说)。

这些都是一些话,明白了以后怎么说都对,如果不明白怎么说都是不对。不明白的时候,还都是对的,但根本不管用,都是意识上的一些话。就像你去说这个饭色香味俱全,还有营养,颗粒是怎么样的、颜色是怎么样的,产自哪里,说的都是对的,但是不会饱的——禅宗里面叫“说食不饱”。

有修证的人会知道,修阿罗汉一定会有一个安住相,所以最后会堕入灭尽定。为什么会在理论里面讲,阿罗汉的所证没有无分刹那也没有无方微尘呢?因为有空和明的觉受,就会有时间性,空和明的组成部分是什么?无分刹那。

如果认为外面有一种空明,那还是有时间性的,外境就会变成无方微尘,明不明白?可能还是没明白(这个明白了就会很明白了),你可以理解为有明空的法执,有修和无修的差别。至于具体到底怎么样,真的要去找上师,或者在讨论里面会不知不觉的说到这些东西。我觉得,显教层面也是可以讲的,但在密宗层面要去找上师,上师一定会给你说得很清楚,关键是你真的有修证,又遇到与你很能沟通的上师。
关于阿罗汉的修证,就讲到这里。以后辩论的时候,如果遇到比较有意思的话题,我也会来参一嘴,我支持这样的讨论。而对于看不懂的师兄,或者太过复杂的可以不介入。说句实话,这些讨论是喜欢读书的人搞的,有些人还不如踏踏实实去修点前行,不然读了半天一脑袋的名词,完全不起作用。

还有一部分人对文字不敏感,有的记不住了,有的眼睛像我一样看东西都成问题,这部分师兄怎么办呢?如果你真的想解脱,要加入一个好的团体,或者跟随一位好的上师。如果你不想解脱,那随便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轮回无穷无尽,有的是你的地方,根本不用愁!

如果你想解脱,走的路就狭窄了;如果你不想解脱,走的路就太宽广了,有地狱、有饿鬼、有畜生,而且种类万千,路宽得很。如果你想解脱,那就难了,最多四种:比丘、比丘尼,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最终目的也只有一个,叫自明或者自觉。高级一点的还要觉他,一条路走到底,叫自觉圆满(成佛)——佛的解释:“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会变得很单一(我在正话反说,你们不要把我的玩笑话拿出去说,“师兄说的,学佛路就窄了,不学佛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样的话,我会趁人不在的时候把你掐死)!这是第一个执着的相换。

第二,是疼爱的相换。要点是什么呢?我们要去疼爱别人。以前我们都疼爱自己,或者疼爱自己的亲属,却不曾疼爱其他的众生,现在我们要去疼爱其他众生。疼爱众生的修行,要点是什么呢?把贪着自己、疼爱自己的明力扩展出去,好的东西一定要拿给别人,实际上是“杂修二取舍”的“舍”——舍掉好的东西。

这样一来,慢慢会消除爱我执和我所执。以前,好的东西都留给自己的,这属于爱我执;现在,要把好的东西都拿去给别人(自己喜欢的东西,属于我所执)。去疼爱别人会牵涉到很多的修行,布施、供养乃至于给予别人一个微笑,除了消灭爱我执以外,还会消除我们的嫉妒、吝啬、冷漠、狭隘等等的习气。

有些人为什么会没朋友?因为好的全部留给自己,坏的留都给别人,现在要倒过来,除了消除刚刚说的习气(嫉妒、自私、冷漠、吝啬、狭隘)以外,爱我的习气也会减轻,明力外扩了,心会变得很大,会有很多朋友,很温暖,绝对不会孤独。

通过长期的训练,心真的会变化变成这样,人也快乐很多。第一,他会快乐好多;第二,他可以独处——很多人不能独处,儒家有一个词“慎独”(独自一个人要慎重)。因为会乱七八糟思考很多东西,感受到孤独、无聊、无助等等。如果我们进行疼爱的交换,寂寞中经常去思考,你会发现连孤独都不害怕了。

我们平常经常想:“这个王八蛋,把我的好东西拿走了,他又整我,他又去告了我,他又在师兄面前说了我的坏话……”在进行饿鬼或者地狱众生的训练,现在要倒过来,把疼爱拿给别人、把好的给别人,慢慢地,在思考的时候都会感到温暖,长期这样去思考,你也不会冷漠或者防备了,你不怕了。

爱不一定要表达,爱一定会让你不怕,明不明白?爱不一定会让你整天靥着一张脸,在微信上不停地发出心的图标,但是爱一定会让你的脸充满温暖和光辉,你跟周围会变得非常友好。当然,不是观修了一下午就起到这样的效果,得长期观修。

而且你看到别人好的时候,不会有不舒服的嫉妒感、不会冷漠、不会狭隘,心胸变得很宽广,这样的话,你自身都得到了利益。爱我执减轻,反而你心会舒缓、愉悦,为什么?明力扩展出去了。要点就是尽量去思维对其他生命的疼爱,这个叫做舍,难啊!

第三,是苦乐的相换。要点是什么呢?嗔恨明力的回收。疼爱的相换是贪着明力的外扩。什么叫做嗔恨明力的回收?我们恨对方——他如何不好、他有很多病、他讨厌……现在不能这样,把不好的东西都拿过来,好的东西全部给他。在别人身上有很多的缺点,或者在别人那里产生的一些苦难、灾难,这些东西我全要,把我的好东西全部给别人。

不停地通过观想,把痛苦的、不好的东西拿回来时,你就不再恐惧这些东西了。我们经常说的缺乏安全感等毛病就开始丢失,比如脆弱、动辄就逃避,一些显得很猥琐和懦弱的习气慢慢就没有了。在观想的时候要这样做,实际上你并不一定要去经历这些。比如看着一个病人,他患了很可怕的病——心里面想:“我愿意帮你得这样的病。”长期这样去观修,心就会变得勇敢一些。不然的话,一见到他就非常害怕,生怕别人传染给你。实际上那个病能不能传染给你,都是依因缘的,不是你传染就传染的,想不传染就不传染。但是你这样去想,对它的恐惧就会减轻。

还有,爱我执会造成强烈的不安全感会减轻。一个太爱自己的人安全感是很弱的,什么都怕、到处都怕,走路怕踩到屎、晚上怕遇到鬼,一个眼神不对就怀疑别人给他设计了很多圈套,强烈的没有安全感。原因是什么?主要是因为太喜欢自己了,这不是用嘴巴去说的,我们可以在很多人身上看到这些。有些人可能看起来很正常(不正常的一眼就看出来,譬如有些人神经质、脆弱),显得很聪明、很健康,实际上内心充满了焦虑。

这种人多不多呢?不止在社会里,就算在佛教团体里面也到处都是。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他们会互相怀疑、猜忌,你说我这样、我说你那样,其实都是不安全感在作用;除了不安全感,还有脆弱,经常会有情绪的纠结——“他是不是又在师兄面前告了我啊?师兄会不会整我啊?(我如果要整你,你一早就栽了)”这一套就来了,这是因为强烈的不安全感。还有逃避一些有点不妥的东西,比如劳累、吃亏等等。有些人特别怕吃亏,他活着的目的就为了占便宜,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逃避吃亏——这就是饿鬼。很多人都这样,师兄们想想自己是不是这样的?

所以,感受苦难这种明力的回收,会破坏自己的爱我执,同时会泯灭恐惧、不安全感、脆弱、猥琐等等的症状。这些要从观修开始,有些人说:“我要从生活中开始,我要在社会上经历各种各样的黑暗,去坐牢、跟乞丐一起生活,慢慢也会变得很坚强。”你要这样做的话,我也挺佩服,你去监牢里面坐两个月、去跟乞丐生活几个月,确实会改变很多东西,但是你现在没有这样大的能力,那怎么办?你在观修里面开始。

你要证悟,也并不一定要进监狱去经历这些苦难,或者去跟乞丐生活在一起,被人瞧不起、侮辱、折磨、冤枉、委屈,不一定实际去经历,在观想里面都可以,慢慢让自己的心变得坚强、广阔、勇敢,正常人具有的品质开始回来(我说的是正常人,没说是佛菩萨)。这是苦乐相换的一些特点,修的方法上堂课也讲过。

大家要记住,菩提心的训练这样相换、那样相换,好像是去利益别人,其实不然,首先利益的一定是自己。我们有很多的心理毛病、情绪等等,原因就在于没有菩提心,真有菩提心的人不会这么苦。那菩提心要怎么来呢?你得去串习!在座上和座下反复去串习,菩提心慢慢就有了,心会因为你的串习而改变(现在说的改变是指心态,而心的本质不会因为你的串习而改变的)。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仅供听打交流】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0

主题

1

帖子

6

积分

初入佛门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0-6-12 13:43: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全是要点精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