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10863

  • 收藏数

    0

作者:灰原不哀 发表于 2020-10-14 22:42: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同理有人问:你说一切现象无常,那一切现象无常这个规律是不是无常的?

这些问题好像玩弄了语言游戏,但具体要去批驳我不会,求教。对方似乎把”无常的规律“当成了外境自相,而其实它是思维性的一句总结的话而已?
有点晕,如何以因明的道理解释清楚呢?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14

主题

81

帖子

357

积分

止观双运

Rank: 3Rank: 3

积分
357
发表于 2020-10-18 23: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明里是要把,自相起功用的法,与意识的遣余分开来,胜义用因明来说,心的自明是现量起功用,言说的中观是遣余。

现象上的无常是自相起功用的法,言说的无常是遣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78

帖子

116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20-10-19 00:47: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拆弹专家 于 2020-10-21 11:06 编辑

乐空无二师兄说了因明的遣余的其中一个道理,还有另外需要补充的地方,末学现在补充。
因明是关于我们的“认知”方面的一部学问,所以称之为量学。量分为能量(能认知或能衡量),所量(所认知或所衡量),以及他们二者得出得结果—量果!有关这三个方面的所有内容就是我们说的量的含义。有时候,我们在运用中会直接用“量”直接表示一种正确结果,所以通常说的量就是"标准"的意思,好比如我们说佛陀是量士夫,实际就是指佛陀的“认识”是完美无误的!所以通常说“这是不是量?”特指正量,而与之相反的量就称为非量。
啰嗦太多,下面切入楼主的问题。
我们的认知,归纳而言就两种,现量和比量。这些比较重要,不理解的话闻思通常容易发生混乱…现量指的是作为能认知的眼耳等五个无分别识以直接显现的方式缘取外境,得到的认知结果就是外境的真正自相!而比量则是第六意识以遣余的间接方式缘取外境,所得到的结果就是外境的总相!例如眼前显现出的杯子和脑海中想象的杯子。
而关键的地方是以下,总相和自相,在实际中是绝对分开的。但是我们在平常语言交流运用的时候呢,总相和自相是不分开的,我们心里想到的苹果不是外境自相,但我们把心里想象中浮现的画面耽著为真正的外境苹果,由此也从口中也说了出来,所以我们一直认为我们说的就是外境真实的苹果。虽然从实际的观察来说,是不对的,但是我们就是在这种错误的基础上一直进行交流,并且依靠遣余最终可以获得外境的真实自相!以上是遣余方面的简单介绍,也是因明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因此,当我们说万法是离戏的时候,不是一个纯粹的思维概念,而是概念与所指的外境义完全混合,不分离。这不需要什么道理来成立,就是以我们的习惯为依据,也称之为约定俗成。大家天生都是这么说话,这么来运用语言的,不需要观察就成立了,简单说就是“再也正常不过”。所以,当我们运用语言把想说的和真正的对镜进行混合后,你再把头脑的概念单独剥离出来,立即就会形成无限循环,甚至是悖论!例如,你说“我从不说实话”,别人就问“那你这句话是不是实话?”等等哲学悖论,典型的还有庄子说的一尺之捶,万世不竭,这就涉及遣余和自相。那根棍子分不分得完呢?即可以分的完,也可以分不完,具体要看立场。站在遣余和外境的分开实际角度,以纯思维就分不完。而站在遣余与外境不分开的交流运用角度,分得完。而我们不能以平常交流习惯的角度用于实际观察的角度,而反过来也不能以实际观察的角度来说约定俗成的交流的层面的事情。那样的结果就会导致悖论的发生,简单就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78

帖子

116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20-10-19 00: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们懂了因明遣余方面的道理以及因明的比量推理作用,世间上的任何哲学出现过的任何问题,完全迎刃而解!而且以这种智慧来看,你会发现几千年以来的哲学观点,他们的任何纠结点都极为简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78

帖子

116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20-11-12 04: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拆弹专家 于 2020-11-12 05:14 编辑

关于遣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几千年来的哲学家们,都企图解答现量(客观)和思维(主观)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很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他在论述认知的形式与客观内容中,对此问题也没办法说的清楚,搅成一团,不清不楚,细辫则漏洞百出。末学以前看过,因为已经学习了因明,所以对他的说法也不太认真在意研究,所以全部忘记了,记得好像他坚决反对把思维现量分开。但是,这个问题绝不简单,不分开就明显致命,因为说的想的就是现量了。假如分开,也非常要命,因为你说的根本就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交流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芝诺悖论成立,兔子真的永远追不上乌龟了。这个问题没有中间的模糊地带,二者要么是一致的,要么就是彻底分开的,但二者都存在无法避免的漏洞!所以应该特别重视佛教因明的这个极为宝贵的财富!我们只需要承认,我们交流的时候根本就不分开,但一定要知道这只是一种习惯而已,实际是错的就行了,假如不承认是错的,就必定被破斥得体无完肤!但二者绝对的分开,对不对呢?按照实际的分析是正确的,一定分开。但是真正用语言交流运用的时候还分开,交流就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了。只有佛教的因明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非常清晰的告诉我们,什么是实际分析的结果,什么是习惯上的运用,而关键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承认我们所有人的交流习惯就是在一种错误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切莫坚持经得起理智的分析。那既然第六意识的分别概念和现量结合是错的,还有啥作用呢?作用极大,他可以帮助和指导我们的取舍,从而实现你想要的现量。二者何时该分开,何时不能分开,讲起来非常简单,但其实是甚深的见解窍诀,所以因明非常伟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98

帖子

377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73
发表于 2020-11-13 03: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20

积分

初入佛门

Rank: 1

积分
20
发表于 2020-11-14 10:10: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要承认我们所有人的交流习惯就是在一种错误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切莫坚持经得起理智的分析。”太棒啦!以前听到有人更进一步质问:你怎么知道人类思维这种方式就是对的?人的思维逻辑也不可信!(不可知论)。假如不约定俗成的话,交流根本没有意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78

帖子

116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20-11-14 19: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佛教的世界观当中,不可知论,是不成立的。明显的事情依靠我们的现量可以获得确定,例如有没有人在房间里面,你都打开门亲眼看到了,不需要别人告诉你有还是没有,也不需要通过凭借蛛丝马迹的证据来推断证明有或没有。但一旦你无法亲眼看见,就要凭借推断,任何事情都只能如此。但是,什么是判断?它的合理性在哪?一个正确的判断是否必定符合实际现量呢?说起来就有点复杂,是个系统工程。这些问题以前在一些群里讨论过,我去找回来,复制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78

帖子

116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20-11-14 21: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而至于超越我们凡夫的根识现量,例如六道轮回的特征,业因果具体如何发生,以及西方极乐世界等,必须依靠佛陀的圣言量,而佛陀的圣言量对于我们是否成立,又需要以比量的方式成立佛陀是否已经获得了真正圆满的量?因此佛陀的圣言量对于我们来说可归纳在比量当中。如果通过比量推断出现了矛盾或者不确定等漏洞,佛陀是量士夫的结论则无法成立,那么即便是佛陀说的话也一样会失去判断的依据,会跟世间一切教派无法区分开来,那才是真正的不可知论。但这方面的论证,是一环钩一环的系统工程来的,涉及到我们人类认知方方面面的极成共许,最后以无可推翻和找不到任何漏洞的理证成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78

帖子

116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20-11-15 00: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拆弹专家 于 2020-11-15 00:55 编辑

群里以前讨论因明的文字,复制粘贴。不对的地方请提出。

之前一位师兄问为什么一个真正的推理必须具足三相,关于怎样才是一个标准的论式?怎样确定一个推论,完全没有漏洞?有时间一起来梳理。在这里,我跳过成立三相复杂的概念,跟大家讨论佛教中凭什么让一个推论的结果来确定一切未知的事情,例如前后世,例如完全超越凡夫根识的刹土…不会很复杂,尽量讲些要点,供大家讨论。
有一次某师兄也问过,数学上的很多公式,例如勾股定理等算不算能得到真理?我一时不知怎样总结归纳回答,因为,我对逻辑没有广泛阅读和对比过,什么是形式逻辑,事理逻辑,辩证逻辑,数理逻辑…但这应该属于数理逻辑的一种规律,说真理应该只能从这个层面来说。有机会有能力的师兄去阅读一下,应该不难,然后再看一下因明,就能做出精确的归纳。但现代科技发达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事理逻辑的成立往往依靠数理逻辑作为方便而证成。
在说推理之前,我们一定要说两个概念,外境和思维有什么关系。(现量和比量)
所有的比量都来源于现量
没有无分别识的显现,是根本不会存在概念的
接着再简单的说,你眼睛看到的杯子,根本不是头脑里的概念杯子,这二者是分开的,但是呢?在我们语言交流习惯当中,任何时候,都是把心中的概念混合执着成与外境的事物一体来进行交流的。
这个非常关键,术语叫把思维总相混合外境自相一体的方式,进行一切的交流,佛法中,乃至世间中的一切观点的建立和遮破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
所以,当我们进行严格分析的时候,总相一定不是外境自相,否则非常麻烦,你想到火 就烧着了,想到空性就证悟了。反过来说,外境自相也绝对不是总相,否则你看到一个陌生人,你就应该立即知道的姓名年龄身高体重等一切关于该事物的特征…那我们还读什么物理化学呢…
但是,在我们的交流习惯当中,心里想的口中说的就是指外面的事物,这种习惯分析起来是经不起观察的,是错误的,但是我们的确在这种错误的习惯当中进行的…
真正的确定,一定是心的现量,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的比量,哪怕是具足三相的真正比量都是非量,真正的量只承认一种,现量。
但是呢?比量能帮助我们分析取舍现量,在比量的帮助之下,我们可以得到真正的现量。例如,你听到水滴的声音,心中立即浮现出,咦!有水喔!这样一个概念。凭着这个概念,你去找,就能真正得到自相的水!
我们布施积德行善以什么理由坚持呢?又看不到?
依靠所学得到总相定解,在现实中进行操作,最终无分别识一定会显起相应的果报出来。
说远了,总结一下。一切的概念基于现量,而概念生起的当下误认为与外境现量的自相为一体,然后我们在这种习惯当中进行交流。术语叫做,总相耽着自相一体。
那么,因明归纳的三相,真的非常厉害害啊,厉害在哪里呢?
这里先抛开分析它的命题形式,和观察一个真因的方式,直接跳跃来说,他所使用的理由依据,只有三种,一是自性因,二是果因,三是不可得因。大家别怕,简单的很。
归纳先说,自性因和果因,是使用在建立范围的,而不可得因有十几二十种类,但所有都是自性因和果因的反面运用,得到的是否定方面的。所以,单单只需要讲自性因和果因,大家就可以明白了。
举个很生硬生涩的教科书的例子,杯子是无常的,因所作之故。这个就是自性因的运用。什么意思呢?依靠二者在本质上的一体性,一者出现,另外一者必定随从出现的原理,来证成!
杯子,我看到了,是不是无常我不知道,但我看到了他是机器生产出来的。
这里,杯子,无常性,造作性。其实是,外境杯子中根本不可分开的一体,虽然我不知道杯子是不是无常,但通过我明确知道杯子是机器造的进行推理,如果造作与无常是一体的相属性,必定能凭借以现量看到的造作性来完美的证成它的无常性。否则,一定会有漏洞。
这个就是自性因的简单原理。一者出现,另一者必定随从,因为此二者在本质中一体!
运用这种原理,一定能得出未知结论的正确性。
再举例,张三来过这个房子,因为现场有他的指纹。
具的例子,没有经过严密的思考,大家看个大概
他是张三的儿子,因为dna报告中显示相同。
我举例子特别的差劲,由于没怎么阅读和写过文章…
因明的很多举例都要变,否则非常的生涩,不利于传播。靠大家了。
接着,是果因。依靠一个事物必定从另外一个事物所生起,来得到确定。
那里有核爆炸,因为天空生起了蘑菇云。
或者用现代科学,检测到核爆炸的定义的名称是最标准的。
这个就是,果因。核爆炸我真的没有不是现量见到的,但是我看到了蘑菇云了,由此推断不是普通爆炸,是核爆!这就是果因的运用。
不可得因是否定方面的,这里不说,复杂。大家知道这一点就行。
所以,一个推理,虽然都是遣余中发生,但是由于总相来源于自相,而进行破立的时候,全部总相自相进行混合,而且依靠本质上一体的相属关系和外境中因果的无欺规律的这种原理,来进行推理。得到的答案,必定是肯定而无一漏洞。
我们现在所有的学习,对于未知的真理,唯一只有依靠比量获得,比量正确就一定符合现量。
这叫做取舍,外境是没有什么取和舍的,第六意识才有。取舍必须依靠一种完全无误的道理来进行,否则一定违反现量!
由于概念有太多需要铺设,框架的就是这些。大家讨论。
(某师兄 : 插一句,那这样的话,勾股定律就有问题,因为完全发生在比量总相里,比如两边为1,第三边为根号2,根号2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现量中找不到对应一个有自相的东西对应)
说到这里,也顺便说一下芝诺悖论的一些例子。
虽然很多人都进行过合理解释,但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呢?
一根棍子长一米,每次砍断一半,能不能砍完呢?悖论导致的原因在哪里呢?
首先,如果以纯思维的角度,我们也一定要承认分不完!
因为这时,总相和自相已经完全分开,变成一种纯思维的推演。
但是由于我们讨论的立场,是站在实际生活运用的角度,这个时候,是不能分开总相与自相的,分不分得完?就是外境分不分得完的问题。所以这个时候是分得完的,兔子一定追上乌龟。
但是,一旦我们在本来生活作用的立场突然切换成纯思维的立场,就立即形成悖论。
所以,思维是不是外境自相呢?不是!但实际交流的时候,分不分呢?不能分!虽然实际交流中中不能分,但经不经得起观察呢?经不起!由此,分析的时候一定要分开,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合起来,一旦混乱,悖论就立即产生!
无常的规律是不是无常的呢?不是说胜义谛是离开言说吗?那你现在说离开言说是不是言说?
如果不能区分因明中遣余的这种道理,我们内心就会搅来搅去搅来搅去…
所以,分不分的完的问题,一旦对方站在纯思维的立场,我们也一定会承认分不完的…
这个问题,大家不要轻视,看起来简单…但这是因明的眼睛!
的确是历史上任何哲学家都没有解决。
因明前派也是因为这个问题,被破惨了…
一个派别哦…天天研究因明的出家人哦…
但我们现在看起来,就一句话。
不信大家去看看他们的破立,精彩到,我完全就是因明前派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高级模式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